太极拳以其刚柔并济、快慢相间的独特风格,展现出中华武术的深邃魅力。在同一太极跟随吴颖锋和薛奇英老师学习陈式太极拳近两年的时间里,我不仅领略了这一传统武术的精妙,更在拳法的研习与修炼过程中,收获了诸多感悟与收获。 01、基本功:根基深厚,拳路稳健 初涉太极拳之境,便深悟基本功乃筑梦之基。桩功练习,仿若静立天地间,与大地窃窃私语。闭目凝神,摒弃杂念,在一次次的站桩里,感受身体重心沉降,气息下沉丹田。从双膝的微颤、腰背的酸胀,到逐渐的腿部有力、腰部松沉,全身肌肉在松紧之间找到微妙平衡,为后续拳路奠定根基。行拳走步,迈步如猫行,重心转换似流水,起初步履踉跄、身姿歪斜,如今步伐轻盈、稳健,身体在动静之间切换自如,肌肉与关节被反复雕琢,身体的感知力与协调性在积累中爆发,每一次出拳、抬手、转身都精准到位,这是对身体控制力的极致追求,也是对太极拳的虔诚致敬。 02、招式:细节雕琢,意境升华 拳架是太极拳的骨架,每一招每一式都是先辈智慧的凝结。基本手法练习,掤、捋、挤、按,手型变换间暗藏玄机。以掤为例,手臂掤圆,劲力贯注,既要有向外的撑劲,又要有向内的含蓄劲,似抱太极球,球球相连,环环相扣。反复练习,体会劲力的走向与转换,手臂肌肉记忆逐渐形成,发力时自然流畅,无需刻意思索。套路演练,一式“云手”,双臂如云舒展,腰身轻转,眼神随手动,手随腰转,动作连贯圆活,一气呵成。在练习中,从分解动作到连贯演练,不断打磨细节,追求动作的精准与和谐。随着练习深入,不再局限于动作表象,而是沉浸于意境之中,仿佛置身于空灵之境,与天地万物融为一体,以身心感悟太极拳的韵律与节奏,赋予招式生命与灵魂,使其成为身心的自然表达。 03、身心:内外兼修,静水流深 长期练习太极拳,身体悄然蜕变。曾经僵硬的关节日益灵动,酸痛的肌肉愈发强健,身体的柔韧性与力量在练习中渐长。清晨练拳,身体被唤醒,气血在经络奔腾,一整天都精力充沛;夜晚收拳,疲惫随汗水消散,睡意在宁静中降临。身体的改变是外在的馈赠,内心的蜕变则是珍贵的内核。生活的琐碎、工作的压力,在练拳时被抛却脑后。呼吸间,吐纳的是浮躁,吸入的是宁静。面对困境,不再慌张失措,而是沉着冷静,用平和的心态剖析问题,用乐观的态度化解难题;与人相处,多了一份包容与豁达,少了一份计较与功利。太极拳宛如心灵的净土,为浮躁的心灵开辟一方静谧天地,滋养生命的根基,让心灵在这方寸间修行。 04、太极之道:以柔克刚,平衡人生 太极是道,蕴含刚柔相济、阴阳平衡的哲学。生活中,我们常陷极端,或强硬固执,或软弱退缩。太极拳教会我们折中调和之道。工作中,遇到意见不合,不是针锋相对,而是以柔克刚,借对方观点完善自我见解,达成共识;面对挑战,既是硬实力的较量,也是软实力的博弈。我们用乐观积极的态度化解消极情绪,用坚韧不拔的毅力克服重重困难。在家庭生活中,太极的智慧同样适用。家庭成员性格各异,难免产生矛盾。运用太极的平衡理念,我们学会包容与理解,寻求家庭关系的和谐稳定。我们尊重长辈的经验与智慧,耐心倾听他们的教诲,同时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为他们营造健康成长的环境。太极之道,已融入生活的点滴,成为我们为人处世的指南。 05、坚持:岁月沉淀,静待花开 学习太极拳是一场与时间的对话。近两年的习练,让我懂得坚持的意义。每个清晨,当第一缕阳光洒下,我已准备好练拳;每个夜晚,月色如水,我仍在雕琢动作。有过迷茫时刻,看着镜中的自己动作僵硬,怀疑付出是否值得;也有气馁之时,一套拳架练了数月,进步却微乎其微。但正是这些挫折,磨砺了我的意志。我沉下心,专注于每一次呼吸、每一个动作。终于,在某次练习中,呼吸与动作完美契合,身体如行云流水,那一刻,我感受到坚持的力量。因为坚持,身体日益强健,心态愈发平和,对太极的领悟也渐入佳境。未来,我会在太极拳的道路上继续前行,不问前路漫漫,但求无愧于心,让生命在太极的滋养下绽放光彩。 在这两年的陈式太极拳学习中,我收获的不仅是强健的体魄与平和的心态,更是面对生活的智慧与勇气。未来,我将带着这份热爱与执着,继续探索太极拳的奥秘,在太极的世界里书写属于自己的篇章。 (刘渊 拳照) 【作者简介】刘渊,男,大学本科,西安市公安局民警。在太极拳名家吴颖锋和薛奇英的耐心指导下,习练陈式太极拳基本功、陈式太极拳36式和太极剑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