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同一太极 首页 同一太极课堂 查看内容

陈彦龙:太极拳习练之感悟

2025-7-11 09:51| 发布者: admin| 查看: 15| 评论: 0

摘要: 太极拳,于我而言,早已超越了单纯拳术的范畴,它如同一股清泉,滋养着我的生活,承载着我的精神世界。自而立之年踏上习练太极拳的征途,至今已逾十载春秋。这段旅程中,每一个阶段都伴随着我独特的感悟与成长。第一 ...
   太极拳,于我而言,早已超越了单纯拳术的范畴,它如同一股清泉,滋养着我的生活,承载着我的精神世界。自而立之年踏上习练太极拳的征途,至今已逾十载春秋。这段旅程中,每一个阶段都伴随着我独特的感悟与成长。

第一阶段,在套路招式中摸索前行

    初涉太极拳,站桩便是那入门的第一道门槛。相较于外家拳的刚猛,太极拳虽看似柔和,却也暗藏玄机。初时,我虽觉相对轻松,却总难把握要领,时间一长,身体便不由自主地紧绷起来,筋骨又变回僵硬。老师反复强调的沉肩坠肘、含胸拔背,我总难以精准拿捏,两臂酸痛僵硬之感如影随形。老师为了让我理解松与沉的真谛,不辞辛劳地单独指导我的架形,对单式反复操练,还长期用语言提醒我。即便如今,我仍在不断探索与实践,力求去除僵劲,领悟松与沉的真谛。

    当练习至左右虚实(懒扎衣)的架形时,我又陷入了迷茫。虚实难辨,我总刻意用力,导致右腿膝关节疼痛难忍。幸得老师教学有方,他将套路拆解为单式,甚至将单式再行细分,让我先放弃上肢只专注于下肢的倒换练习。在日复一日的练习中,动作逐渐变得自然流畅,我也能顺势而为了。那一刻,我恍然大悟,原来脚、膝盖、胯、腰以及丹田下沉等各部位的问题都是紧密相连的,至此,我才初尝上下相随、立身中正、松而不软的松柔劲力。

(陈彦龙  拳照)

第二阶段,基本功练习中的呼吸与丹田内转

    平日练拳,老师常提及气沉丹田,我们亦遵循着先练功的原则。初次尝试时,我自作聪明地发挥主观能动性,却换来了横气填胸、憋闷难受的后果。这一经历让我深刻明白,练拳需遵循拳术的规律,不可仅凭臆想。

第三阶段,在拳意念中探究自我空间

    长期的从业经历,虽塑造了我成熟的个性,却也让我在遇事时难免激进,遇人时习惯自保,遇物时心生自欲。然而,在学习老师那大气磅礴、立身中正、顶天立地、大方得体的拳架,以及深入领悟拳理和人理的过程中,我发现太极拳练习到一定程度,竟能让人心生正义感、气量感,更能唤起善心善念。

第四阶段,行拳的方式和环境归于内心

    跟随老师习练太极拳后,拳术逐渐成为我生活密不可分的一部分。由于工作繁忙,我无法固定时间习拳,于是我选择行止坐卧皆练。躺下时,我视之为文练;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我选择站桩,既不与他人争座,又能利用空间简短地行拳走架。一旦进入行拳走架的状态,无论身处何种环境,我都仿佛置身于公园、河边或山间,心灵得以宁静。此刻,我深知,自己已开始向内心的平静求索。

第五阶段,传承与责任

    我的老师在太极拳的传承方面作出了巨大贡献,他的弟子及再传弟子遍布世界各地。师承老师,习练他的拳术,传承太极拳文化,这是一份对中华国粹传承的担当与责任。在练拳的过程中,我多了一份鞭策,那就是要把拳练对、练好、练精,在传承过程中确保不走样、不走偏。如今,每次练习太极拳,我都能感受到一种主动自然的力量,这是我内心非常想做的事情。我享受着每一次呼吸与动作的契合,体会着一呼一吸一太极、起势落势一太极的美妙感觉,感受着全身饱满热力涌动所带来的自信与舒坦。这是身体与心灵的共振,是太极拳给予我的独特馈赠。

    太极拳,如同我在自我修行路上的良师益友,在未来未知的领域为我保驾护航。每当工作疲惫之时,练上一套拳,就如同经历一次短暂而深度的睡眠,那种向内求的快乐与坦然难以言表。我愿将这份热爱与责任传承下去,让更多的人感受到太极拳的魅力与力量。


【作者简介】陈彦龙,男,西安交通大学硕士学历,西安龙庆财务咨询有限公司总经理。陈式太极拳第十三代传人,师承陈式太极拳名家吴颖锋先生。现为陕西省武术协会会员,被河南温县政府授予太极拳传播大使。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最新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