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了太极拳的人几乎都知道,太极拳之掤劲不能丢,要贯穿拳路的始终;“松松松,太极功”,松也是太极拳习练者终其一生要做的功课及必达的境界。然而,笔者通过习练太极拳,感觉沉劲是掤劲之前提,是松之结果,同时是养生和内劲提升的先决条件。 01、形沉——梢节领劲之要 行拳走架时,肢体梢节犹如悬挂着重物,腿脚犹如泥地趟行。肩肘腕手及胯膝踝脚,都有沉重之感,正所谓“无物当有物”。肢体梢节有沉坠之感,能沉实,领起劲来就不会“泄”,也不会“丢”,更不会出现“顶”。这种沉劲在定式中尤为重要。所谓的“不丢不顶”,正是沉要沉得实的体现。肢体梢节之劲如果能很好地沉下来,那么,我们行拳走架,则能做到松而不软、不泄、不丢、不顶、不塌、不散,那么,练出整劲,就指日可待了。 02、气沉——脏腑运化之枢 当肢体梢节能做到很好的沉实,内在脏腑之气就会沉静,自然顺畅。心肺之气、脾胃之气、肝肾之气,随着外形劲力的沉实,配合呼吸,安静地运化,畅通无阻,沉于丹田,沉于脚底涌泉穴,进而做到“胸空腹实”,循环往复。气为血之帅,气能沉下来,血也就能通达经络,无淤无堵。气顺了,身就安了,拳架也就稳如泰山。 03、神沉——心性修养之本 心气的沉更为重要。一切源于心,当心气上逆,上浮于胸腔,堵于膻中穴,就会导致心气不畅、不顺、憋闷,心跳加速,严重了可以导致心脏疾病。所以,我们练拳时重要的是,先要把心气沉下来。心气沉不下来,人就静不下来,身体、脏腑就不安宁,更会导致神意散乱。气能沉下来,心神就能安静,脏腑之气就能通达。当一招一式习练中,我们心气能沉下来,不浮躁,不傲慢,正像拳理云“静若处子,动若脱兔”,那么,无论是实战还是养生,都能获得意想不到的收获。 以上是我个人练拳心得体会。活到老,学到老。生命不息,练拳不止。谨记恩师教诲,善学、勤思、谦卑、恭敬,希望这条路,我们都能走得更远,更辽阔。 (严英 拳照) 【作者简介】严英,女,西安人,同一太极鄠邑辅导站站长,中国武术六段、国家一级裁判,陈式太极拳第十三代传人。2007年起师从吴颖锋和薛奇英两位老师深造陈式太极拳。现任鄠邑区武术协会秘书长、同一太极鄠邑人民路辅导站站长、同一太极鄠邑余下辅导站站长,学员近2000人。多次荣获焦作国际太极拳交流大赛等国际国内大型比赛一等奖,其中2015年荣获焦作国际太极拳交流大赛拳青年女子组太极拳、剑双第一名,打入最终的精英赛并获亚军;2016年获陕西省通段大赛精英十杰奖等;2021年被评为鄠邑区武术协会先进个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