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太极拳两年心得多

来源: 添加时间:2019-02-15 11:15:08

 

 

不忘初心 砥砺前行

 ------学习太极拳两年来心得   

樊润慧

我学习太极拳已经两年多了。最初,对太极拳没有深的认识,也没有太多的要求,就是想找一项可以一直练到老,不受年龄限制的健身运动。之所以选择太极拳,因为经常看到公园里,有打太极拳的老人们,就想太极拳应该很好学,运动又不激烈,学个套路,听着舒缓的音乐,舞胳膊伸腿抬脚迈步就行。朋友听说我想学太极拳,有人劝我,说太极拳伤膝盖,千万不能学。我对此有点儿质疑,我虽然对太极拳没有什么了解,但是,它毕竟流传了几百年,应该也是我们国家等同于京剧的传统国粹,先辈们都用太极健身防身,若练太极伤自己,那么怎能流传呢?我觉得找正规的老师去学习应该是没错的,就多方打听,来到了同一太极学校。

现在在同一太极学校已经学习两年半了,基本上做到一周三次课,但有时出差或家中有事情耽误,中间会有三次近一个月的停课不练,加上,我学东西很慢,身体僵硬,动作不协调等原因,总结我的学习成果:我至今参加了初级段位的三段考试,参加了一次陈全忠太极拳总会交流活动,学会了初级陈式太极套路36式,学会了陈式太极剑49式,学会了国家太极普及套路八法五步,正在学习陈式太极传统老架一路和老架二路,近期应该能完成。(应该是进步最慢的学员了,实话实说的总结,不怕丢人)

但是,在学习之初半年左右,我就发现了太极拳的深和难,并不是当初所想象的舞胳膊动腿的那么简单,有打退堂鼓的想法。后来,在老师的鼓励下,随着学习练拳的深入和进步,我发现学习太极拳是一项修身又修心的运动,虽然太极是“一层深一层“但是它”层层妙无穷”。我喜欢上了它,每天不上课,感觉像吃了亏,现在即使真的有原因不能上课,也能够自己去练习了,每天不练,像缺失了什么,身体很不舒服,更加坚信了当初的选择。想学太极,就到同一太极学校,绝对给你个惊喜。

我把两年来学习太极拳的心得总结一下,也算是给自己一个交待,给初学者一个建议吧!


一、要选对老师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同一太极学校的吴老师和薛老师当无愧之。

1、同一太极学校课堂上,特别注重基本功的练习。基本功的练习中,拳理及做人做事的道理也贯穿其中。

在教拳中,吴老师特别强调“正”的要求,尤其对初学者来说,腰松脚实,“正”是关键,没有了正,就无法做到“松”,没有了松,就不能做到“虚领顶劲”“气沉丹田”,没有了正,就无法达到“通”,即气血畅通,就不可能使人体所产生的气势达到圆满。练拳就如做人,做人就要堂堂正正,才会有气势。

薛老师的课堂上也经常可以听到这样的声音:“直中寓曲,曲中寓直。开中有合,合中有开,合要合的住,开要放的开。有上必有下,要上弸下按,有前必有后,要瞻前顾后,太极拳是把矛盾对立的事物相容而共生。太极拳是动态平衡术。拳理如同做人的道理,练拳可以改善人的思维方式,提高处事的能力”。

我本来就在学校工作,做人做事就极其认真,在学太极拳前,也听闻了一些武术界不好的传闻,说实话,对武者没有好的印象,本打算,学学拳锻炼一下身体而已,但是,遇到了吴老师和薛老师后,被他俩的拳艺及人品深深吸引。来学拳练拳的过程,也是接受正能量传递的过程,经常性的是在工作中遇到了困难或烦恼,晚上来练了太极拳,身心通透,所有的烦恼和疲劳一扫而光,身心感到了愉快。睡眠也得到了改善。家人和朋友也说我现在气色很好,心态也越来越好了。包括学生都说,我能够理解他们,愿意与我多交流,我们办公室也是我们整层楼工作氛围最好的办公室,公认我是核心。

2、在老师的提醒指导下学习太极,能够避免造成对自己的伤害,达到健身的效果。

我身体僵硬,多年不锻炼的我,动作也很不协调,因此刚来学太极的半年也是我思想和意志力斗争比较激烈的半年。动作记不住,学了就忘,又不协调,做出来的动作不好看(虽然现在仍然僵硬),膝盖疼,也一直困扰着我。曾经一度怀疑我是否能学会太极拳。上课时,专注的听老师讲动作的要领,讲动作过程中身体各部位的感觉,我也努力的对照找寻着身体的感觉。比如,腰松脚实,身体的转动,要围绕着中心轴转动。就将自己的躯体想象成一条线上串起的肉串,一端是头顶百会穴,另一端是裆底到会阴穴。胳膊就像挂在肩膀上一样,只要指尖领劲,控制好运动的方向和顺逆缠丝即可。脚,做到五指抓地。腿支撑着上身压实着脚,但要有脚蹬地的反弹起跳的感觉。

老师在习练的过程中反复强调“膝盖不能超出脚尖,若过脚尖,身体就会前倾,为了维持身体的平衡,必然形成撅屁股的毛病 “。同时要做到圆裆松胯,屈膝抓地,膝盖不受力,就不伤膝盖了,等等。。。。。。

某节课或某段时间的练习,遇到身体不同的感受或者哪里的疼痛,及时问老师或与拳友交流,很快就可以找寻到自身的问题,在习拳种注意加以改正。

3、经常性的在老师的指导下练习,可以更好的理解太极拳理,把握太极拳的内涵,巩固记忆力,固定拳架。

  在老师上课的时候,尤其是在老师语言的引导下进行练习,感觉特别好。可以反复揣摩每个动作,慢慢的能做到立身中正安舒,心静体松,虚实分明,开合鼓胀,一堂课下来,整个人感觉特轻松爽快和愉悦。但是,离开老师之后,回家练习,感觉就差一些,招势就有些走形。记忆有些减退,因此,尽量多的去跟老师练习,巩固记忆力,这也是很重要的。


二、筑基是学好太极的不二法门

1、万丈高楼平地起,基本功比套路重要。

先基本功、再简单套路,再基本功、再上升到套路,如此螺旋式反复、体味。就像书法,先学楷书,打扎实基本功,之后再行书,最后到草书,以至于洒脱自然的境地。“正、松是学好太极的筑基法门“。

要把套路当基本功来练。最初的时候,经常是基本功是基本功,套路是套路,在练套路时,将基本功全然忘了,原因是套路不熟悉,注意力都放在了套路的一个一个链接的动作上了,总是赶着想套路的下一个动作是啥,就忘了每个动作的基本要领了。所以,在套路动作熟悉了以后,就要将套路当基本功来练,才能达到“由招熟而渐悟懂劲“,”懂劲后,愈练愈精,默识揣摩,渐至从心所欲“了。

  2、拔筋对拳架动作的到位程度有很大的影响,这个基本功的练习也很重要。

  在太极拳学习的建议中没有专门针对拔筋来讲的,但在我学习中感受到身体柔韧性好的学员,做出来的太极动作就相对到位一些,拳架也好看。比如雀地龙的动作,身体柔韧性好,动作就正、低。再比如:单鞭,也需要大腿和胯的筋开了,拳架就好看。跌叉,对身体的柔韧性要求就更高了。

3、学会呼吸,对练习太极拳也有极大的帮助。

开始学习太极拳的时候,跟着老师做动作,还没有发现呼吸的问题,回家后自己练习,突然发现不会呼吸了,要么憋气做动作,要么就不会动作了,总觉得动作与呼吸配合不上。后来,在练拳中,老师也经常用语言引导着大家做呼、吸,慢慢的发现了一些规律:动作时,肢体上举后收时吸气,向下向前时呼气;胸腔舒张时吸气,胸腔收缩时呼气;随劲力蓄收时吸气,随劲力发放时呼气。发爆发力时,就在蓄力时吸气入丹田,发力时由呼气催动,将内蓄的力爆发出去。呼吸有规律了,动作也就顺畅自如了。


三、持之以恒,从量变达到质变
  没有量的积累,不可能达到质的飞跃。练拳必须要有持之以恒的坚持。练太极拳得功夫是长年累月积累的。我在学习中,时常激励自己,不要跟别人比,只跟自己比,以此来坚定自己的信心。同时,关注别人的是坚持太极的时间长度,吴老师薛老师都坚持了三十多年,很多学员也坚持了五年、六年、甚至十多年。还有,关注外地学员以及外籍学员jonny,每年两次从美国飞来学太极的精神。再有,就是看学习年限比我时间短,却练的进步很大的,从他们身上找自己所欠缺的,比如,练的次数,练得认真程度,等等,总之,见贤思齐,鼓足自己学习的热情,而不让自己陷入消极情绪中,就这样,逐渐的达到“每次练完拳后,都没有像做其他运动后的疲惫,而是感到精神振作,心情舒畅,精力充沛,青春焕发,对生活充满了希望。“”太极拳越练越想练,让人欲罢而不能“的境地,这应该也就是接近”阶及神明“了吧。

好了,总结暂到此。我将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坚持太极学习,享受太极乐趣,弘扬太极精神,一直到老!

 

作者简介:樊润慧,生于1968年11月,大学本科学历,在西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教务处工作。2016年9月16日来同一太极学校学习至今。 

吴老师点评:本文观点正确,主题明确,层次清晰,逻辑严密,语言流畅,感情真挚。作者夹叙夹议,娓娓道出学拳两年半来的心路历程,具有很好的可读性、故事性、借鉴性。本文对初学者和观望者具有很好的启发作用,值得推广。望作者继续努力,学深悟透,写出更多更好的作品。


 



西安同一太极拳交流培训中心  
地址:西安市含光路南段淘宝建材市场1号
报名电话:02988221618 13609127569   
联系人:薛老师
QQ: 154972123 QQ群:55796141